首页-[焦点平台]-焦点注册陶瓷平台
从“南海一号”出水瓷器看宋代海上贸易的繁荣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7-13 17:33    文字:【】【】【
摘要:南海一号古沉船,作为宋代保存最为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其随船文物的数量众多、质量上乘、信息内容丰富,使得国内外水下考古领域备受瞩目。特别是随船瓷器,涵盖了宋代海上丝

  “南海一号”古沉船,作为宋代保存最为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其随船文物的数量众多、质量上乘、信息内容丰富,使得国内外水下考古领域备受瞩目。特别是随船瓷器,涵盖了宋代海上丝路贸易的主要瓷窑品种,这些瓷器制作精细,代表了宋代瓷器生产的巅峰水平。它们所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海外贸易瓷器发展历程的宝贵实物资料。

  南宋时期,一艘装载着瓷器及其他货物的中国远洋货船在离港后不久不幸沉没,其残骸位于今天广东省阳江市海岸线多年的沉寂,这艘古船于1987年在一次海底考古调查中被偶然发现。在这次调查中,仅一次就出水了247件文物,其中大多数为瓷器。这一发现使得这座沉睡海底近千年的瓷器宝库得以重见天日。

  由于该沉船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发现于上下川岛海域,初命名为“川山群岛海域宋元沉船”。后经中国水下考古创始人俞伟超先生重新定名为“南海一号”。

  在后续的多次打捞中,又出水文物4000多件,其中以瓷器数量居多。初步估计该船体长41.8米,宽11米,高4.2米,满载排水量约800多吨,主要装载瓷器,并可能还携带有大量的铁器。“南海一号”沉船在海底的泥沙中稳定下沉,并未发生倾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泥沙覆盖。这一过程保护了船体,除了甲板上部结构外,船只并未遭受严重破坏。

  根据分析,这艘从中国出发的商船,其目的地应是东南亚或中东地区,船上装载的瓷器数量在6-8万件之间。这些瓷器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出自多个窑系,它们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和学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自唐代起,中国的对外瓷器贸易已十分繁荣。当时,广州就设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尽管如此,陆上丝绸之路仍是唐代瓷器输出的主要渠道。虽然文献中关于宋代之前瓷器外输的记录少见记载,但现代考古研究显示,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通往的西亚地区,还是东西洋航路所经之地,均发现有唐代瓷片及遗物。

  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将邢瓷喻为银色,越瓷喻为玉质,这反映了当时对瓷器的珍视及其在生活中的普及。瓷器的设计也常仿效金银器皿,进一步证明了其广泛应用。唐代瓷器以“南青北白”著称,越窑擅长青瓷,邢窑以白瓷闻名,长沙窑和定窑的白瓷工艺亦精湛。这些主要窑系的瓷器是唐代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时,长沙窑在外销瓷器领域扮演了关键角色。该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主要生产青瓷,同时也烧制少量的白瓷、酱釉、褐釉以及绿彩瓷。其装饰手法多样,包括贴花、刻画花、印花和镂空等,常见纹饰有婴戏、人物、双鸟、双鱼、蝴蝶、游龙、立狮、荷花、葵花和葡萄等图案。长沙窑还精于釉下彩绘,打破了青瓷釉色的单一性。

  在瓷器造型上,长沙窑与其他专注于外销的越窑、邢窑不同,后者仍保持中国传统风格,而长沙窑则根据国外市场需求,专门烧制符合西亚、波斯等地风格的外销瓷。这种针对性的生产使得长沙窑瓷器在晚唐期间成为外销量最大的瓷器品种。

  宋代,瓷器的海外销量显著增加。根据《萍洲可谈》的记载,大型海船可载数百人,小型船只可载百余人,货物以陶器为主,大小相互嵌套,充分利用空间。这反映出宋代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

  宋朝建立之初,高度重视海外贸易,并在广州、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泉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海外贸易事务。为了便于运输,内地的瓷窑纷纷迁至沿海地区,使得原本就位于沿海的越窑青瓷得以持续发展。随后,龙泉青瓷的兴起逐渐取代了越窑,成为主要的外销瓷品种。同时,景德镇的青白瓷也跻身于外销瓷之列。至此,如定窑白瓷、长沙窑瓷器等内地瓷窑产品逐步退出了外销市场。

  宋代的外销瓷生产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由于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在海外市场上广受欢迎,沿海的瓷窑大量仿制这些产品。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在宋代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因此,沿海地区的瓷窑也纷纷仿制耀州窑的产品。考古调查显示,这类瓷窑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地区。

  此外,随着宋代海上贸易的兴盛,杭州、泉州、广州等贸易港口附近涌现出许多专门供应外销市场的名窑,其中泉州磁灶窑和福建德化窑便是当时较为知名的外销瓷窑。

  唐宋时期外销瓷的发展,在“南海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瓷器中得到了明显体现。迄今为止,从“南海一号”沉船中发现的瓷器涵盖了景德镇、龙泉、德化、磁灶、义窑、建窑等众多窑系,总计数十种不同的瓷器类型。

  在这些瓷器中,景德镇窑系的青白釉瓷器和龙泉窑系的产品主要以碗、碟、盘等形式出现;而德化窑系的瓷器器型多样,包括碗、壶、盘、罐、瓶、盒等。相比之下,磁灶窑系和义窑系的瓷器则以碗为主要器型。

  景德镇青白釉,创烧于北宋年间,是景德镇制瓷工匠的独特创作。其釉色介于青与白之间,俗称“影青”。影青瓷的装饰多采用刻画花和印花手法。由于其釉料含有较高的钙成分,烧成温度高达1300℃,使得釉料在高温下熔融并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导致釉料在花纹的凹陷处聚集,而在凸起处则相对较薄。因此,釉层较薄的地方呈现出较淡的白色,而釉层较厚的部位则显得颜色更深。此外,器物上的暗雕纹饰在釉面上形成了浓淡相间的装饰效果。由于胎体半透明,当光线照射时,器物的内外都能显现出淡青色及纹饰的暗影,因此得名“映青”、“隐青”或“罩青”。

  影青瓷的釉质玻璃质感清澈,质地细腻且光泽莹润。其胎质纯净,胎体轻巧薄透,赢得了“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工艺水平。

  影青瓷出现后,迅速在福建、广东、浙江、广西、安徽等地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在南宋时期,以景德镇为核心,南方的福建、广东、安徽、浙江等地的窑场大规模仿烧造青白瓷,共同构成了庞大的南方青白瓷窑系。

  龙泉窑是南方青瓷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时期,龙泉窑的瓷器以其较厚的胎体、规整的造型以及底足露胎处的赭褐色窑红而著称。其釉层透明且光泽度好,呈现出粉青色的玻璃质感。到了南宋时期,龙泉窑的釉面多呈现葱青色,无开片,釉层肥厚。这一时期的龙泉窑瓷器有黑胎和白胎之分,其中黑胎数量较少,约占10%,但质量上乘,以其薄胎厚釉和紫口铁足的特征著称。装饰手法上,龙泉窑瓷器以简练奔放的风格为主,流行刻画花和堆塑等装饰手法。

  “南海一号”出水的德化窑系瓷器器型,品种繁多,包括生活用瓷如盘、碗,以及罐、壶、瓶、盒等。作为福建的主要外销瓷生产基地,德化窑自宋代至清代的遗址已达180余处。

  明代,德化窑瓷器以其纯白的釉色和高透光度著称,釉下隐约可见粉红或乳白色,俗称“象牙白”。相比之下,清代的德化白瓷釉色略带青色,且釉质感较硬。

  实际上,自宋代起,德化窑便开始大量生产瓷器以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尤其在宋元时期,其生产的大量瓷器通过海陆运输出口到海外。

  “南海一号”沉船的出水瓷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其价值不仅体现在800年的历史沉淀上。这艘宋代沉船,沉没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航道中,由于其船体结构保存相对完好,所载文物数量众多、种类繁多,并且相关历史信息丰富而完整,为研究宋代的瓷器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些珍贵的实物资料对于填补海上丝路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2 焦点注册陶瓷平台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友情链接: 织梦CMS官方 DedeCMS维基手册 织梦技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