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引领青年大学生主动投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助推潮州潮安区枫溪镇陶瓷非遗产业传承发展以及中华优秀民族精神工匠精神发扬。阶段以来,广东财经大学乐“瓷”不疲实践团来到潮州市潮安区枫溪镇进行实地调研。实践团的成员们均来自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班级,他们志以语言为桥梁,向外国友人讲好陶瓷文化故事。
进行实践前,广东财经大学乐“瓷”不疲暑期调研团队首先来到潮州市枫溪镇人民政府共青团办公室,就如何更好传承发扬陶瓷非遗文化进行了交流座谈。潮安区枫溪镇团委书记陈婉臻、共青团团委老师蔡湘涵热情接待了实践突击队,并就团队的疑问以及枫溪镇陶瓷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讲解,同时为实践团提供了实地采访枫溪镇当地陶瓷非遗传承人的机会。陈婉臻书记介绍道:“枫溪镇陶瓷是与众不同的!是在其他地方所看不到的。”潮州枫溪镇作为中国陶瓷一个重要窗口,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将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潮州文化、潮州特色不断创新融合,构建打造潮州陶瓷多元发展,不断将非遗文化发扬走进大众视野。实践团还向枫溪镇团委表达出致力于打造一个有关枫溪镇陶瓷文化的宣传片以及有关陶瓷文化IP的文创产品等。
三泰陶瓷厂是枫溪镇一家以出口陶瓷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拥有一条完整的陶瓷生产产业链。三泰陶瓷厂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陈老师热情接待了实践团的成员们。
首先,陈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企业的陶瓷展厅,里面展列了各式各样精美的瓷器。但与其他陶瓷展览不同的是,这里的陶瓷由于大量出口的原因,瓷器的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外国文化元素,相较其他类别,更能提起外国友人的兴趣。由此,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到潮州陶瓷文化,潮州陶瓷文化得以向世界展现。
随后下午,实践团通过抖音这一平台在工厂里进行了直播,在陈老师的带领下向大众详细介绍了陶瓷的制作流程,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上色,即给半成品画上花纹和颜色,让精心设计的图案在陶瓷上显现,印花这一步骤也在同时进行,将各式精美的花纹印在陶瓷表面,在最后一步高温烧结之前,师傅们会给陶瓷打上一层薄如蝉翼的釉,不仅使整个釉体变得更加温润透亮,而且能减少陶瓷碎裂的程度,可谓一举两得。最后即是烧结,也称之为炉火纯青。
与平常直播不同的是,实践团的成员邀请了在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朋友,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一同来观看直播。考虑到语言问题,所以实践团成员吴宗泽充当了陈老师的翻译,老师讲解完后,吴宗泽同学用英文再简单复述一下,让观看直播的外国同学也对潮州的陶瓷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外国同学对本次直播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表示这让他受益匪浅。直播的尾声,实践团成员与在线的外国留学生进行了互动问答,分享了更多关于潮州陶瓷背后的故事和工艺细节。这种跨文化交流增进了国际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潮州陶瓷非遗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历史和智慧的结晶,它是潮州这片土地匠人们的心血,是在这片土地滋养下的生长出的花朵,是潮州的活名片,而千万个陶瓷非遗传承老师在共同守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让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绽放光芒。实践团走访了通花瓷非遗传承人叶丽虹老师、瓷塑非遗传承人吴志荣老师、炭炉非遗传承人邱老师和邢老师几位老师,在传承老师的带领下体验其中深韵。
叶丽虹老师不仅传承了传统的通花瓷制作技艺,还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从最开始的雕瓷只有镂空没有贴花,到后来将潮州文化、潮州精神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这一路以来叶丽虹老师寻找喜爱通花瓷非遗文化的晚辈并培养他们进入研究院学习,教授注浆、捏花、镂空等技艺,再让他们自己寻找灵感和创新题材,让通花瓷非遗技艺从宣扬中来,到创新中去。
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们还了解到了叶昊老师同样作为通花瓷非遗技艺传承人,是新一代传播发扬的代表。叶昊老师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正在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更多中华非遗文化的传播,从网络上更阔视野更广人群来加大陶瓷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吴志荣老师的艺术创作历程中不忘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也不给自我设限,不断求索创新作品题材、主题、风格等。通过他的辛勤努力,瓷塑艺术正在逐渐成为潮州乃至世界的文化符号,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而后潮州炭炉,也叫风炉,被誉为“潮州工夫茶”四宝之一,是生火煮水泡茶的专用器具。潮州炭炉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代。潮州炭炉制作过程要经过拉、挤、压、捏、修、批、上水、上浆、烧等几十道工序。邱老师向实践团介绍炭炉制造所使用的泥土与陶瓷制作所使用的泥土有很大区别,炭炉制作需要较粗糙的泥土作为原材料,来留有膨胀的空间,因为其应当具有防高温、防爆炸的功能。
制作手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其中蕴涵了许多工匠的心血与付出,实践团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陶瓷非遗文化的珍贵和重要性,也感受到了传承人的责任和使命。
懂瓷乐瓷爱瓷,将行动信仰真正践行在潮州这片土地上。这次乐“瓷”不疲的实践之旅,既宣扬了陶瓷非遗文化,同时通过跨文化交流增进了国际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实践团也计划未来将更加深层次多角度地实践此类活动,搭建起文化沟通的桥梁,继续为潮州陶瓷文化走向世界发展这条新路径提供一种新可能。活动展示了中国古老技艺与现代传播方式结合的可能性,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文化交流盛事。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日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十一次下潜作业,潜航员傅文韬、下潜科学家许学伟和陈旭光在西太平洋皮加费塔海盆完成5572米大深度下潜,顺利完成深海羽流絮凝实验。
云计算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
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下简称“网安周”)继续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十部门联合举办。
江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正向“新”发力、朝“质”攀峰。
身着粉色裤子、白色T恤,头戴一只可爱的发卡,不仅能与人互动,还能完成拖地、洗抹布、打开电视等工作——在日前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款新亮相的智能机器人吸引了大众眼球。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聚集地,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集中交汇点,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
刘烈宏在启动仪式上指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数字化、以企业为载体的数字化成功转型,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据了解,中国煤科首批遴选了35个项目落地实施知识产权资本化工作,涉及200余项知识产权、450余名科研人员,打通了“科技投入—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一体化路径。
光明日报今日开设《我是这样做学问的》专栏,邀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毕生志业的求索者,将一路所循所思所感所悟与读者分享。
我国12款“天”系列工业软件和航天领域首款智慧物联操作系统——“天鸿”操作系统成功发布。
近日中国工程院有关专家前往安徽省淮南市,对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
白皮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新时代中国能源转型之路、厚植能源绿色消费的底色、加快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进能源治理现代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扛起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治责任,认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29日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5‰,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29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阿里云联合发布国际首个“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以下简称“月球专业大模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介绍,在月球撞击坑年代和形态识别上,月球专业大模型的准确率已达到80%以上。
按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建设和服务“一张网”要求,整合自然资源系统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资源的全国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平台已经开通试运行。
图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的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发掘原址上再现的考古情景。临沂大学释光年代学实验室对水稻植硅体的测年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如何选择含有植硅体的沉积物就是个难题。
近日,在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场“跨界”展览别具一格。珐华彩莲池纹梅瓶、象形执壶等精美文物的复制品,与“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一同现身
水清岸绿,鸟鸣啾啾,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山风劲吹,风机飞转,绿电点亮万家灯火;优化生产工序,使用环保材料,产业发展向绿色化迈进……
我国科学家在野外科考工作中首次发现新疆伊吾县有戈壁熊分布。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的第三次新疆科考项目——新疆自然保护地调查与国家公园潜力区科学考察阶段总结和专家咨询会召开。